便携式红外散射浊度仪是一种基于红外散射光技术设计的便携式水质检测设备,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污水处理、地表水监测、工农业给排水、生活用水、锅炉水质及科研高校等领域的水质浊度现场检测。该仪器由主机和浊度传感器组成,采用红外散射光技术,光源发出的红外光在传输过程中经过被测样品时会发生散射,其散射光强度与浊度成正比关系。浊度传感器在90°方向设置了散射光接收器,通过分析这组散射光的强度得出浊度值,有效消除了样品颜色的影响。
便携式红外散射浊度仪在操作前的准备工作是确保检测准确性和仪器稳定性的关键,需从仪器状态、校准、样品处理等多方面细致操作,具体如下:
一、仪器状态检查
外观与硬件检查
检查仪器外壳是否有破损、裂缝,确保机身结构完整,无液体渗漏痕迹(防止内部电路受潮)。
重点查看光学系统:发射红外光的光源窗口和接收散射光的检测窗口需清洁、无划痕,若有污渍(如指纹、灰尘),用专用镜头纸(不可用普通纸巾)轻轻擦拭,避免刮伤光学镜片。
检查样品室:确认样品室内部干燥、无残留液体或杂质,若有污染,用无尘布蘸少量无水乙醇擦拭,待完q干燥后使用。
电源与配件检查
若为电池供电,需确认电池电量充足(可通过仪器开机后的电量指示灯判断,低于20%时需及时更换同型号电池,避免因电压不稳导致读数偏差)。
检查配套配件:确保石英比色皿(红外光穿透性好,避免用玻璃比色皿)无破损、刻度清晰,且与仪器样品室尺寸匹配;同时准备无粉手套(避免手部油污污染比色皿)、样品杯、移液管等工具。
二、校准操作(核心步骤)
校准是消除仪器系统误差的关键,必须严格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校准前准备
准备校准用试剂:超纯水(浊度≤0.1 NTU,作为零点校准液)和符合标准的浊度标准液(如10 NTU、100 NTU,根据检测范围选择,需在有效期内且无沉淀)。
确保校准环境稳定:温度15-30℃(避免温差过大导致液体折射率变化),无强光直射、无剧烈震动(防止光路偏移)。
零点校准(关键步骤)
用超纯水润洗石英比色皿2-3次,去除残留杂质。
向比色皿中缓慢注入超纯水,液面略高于光学窗口(约至比色皿2/3处),轻敲比色皿壁排出气泡(气泡会散射光线,导致零点偏高)。
用无尘布擦拭比色皿外壁(避免指纹或水珠影响光路),将其放入样品室,确保定位槽对齐(保证光路穿过液体中心)。
盖上样品室盖,按仪器“零点校准”键,待屏幕显示“0.0 NTU”或校准完成提示后,方可进行下一步。
标准点校准
倒出超纯水,用对应浓度的标准浊度液润洗比色皿2-3次,避免稀释标准液。
装入标准液(操作同零点校准,确保无气泡、液面达标),放入样品室并盖紧盖子。
按仪器“标准校准”键,输入标准液浓度(如10 NTU),待仪器自动校准完成(屏幕显示浓度值与标准值偏差≤±2%为合格)。
若检测范围较广(如0-1000 NTU),需按仪器说明校准多个标准点(如10 NTU、100 NTU、1000 NTU),提升全量程准确性。
三、样品预处理
根据样品特性进行预处理,减少干扰因素:
去除颗粒与气泡
若样品中含有肉眼可见的大颗粒杂质(如泥沙、纤维),需先静置30分钟(避免搅拌导致颗粒破碎),取上层均匀液体检测;若颗粒沉降快,可轻轻搅拌后立即取样(避免剧烈搅拌产生气泡)。
若样品中气泡较多(如刚摇匀的水样),可将样品倒入烧杯中静置5-10分钟,待气泡消散后再取样。
温度与状态调整
样品温度需接近室温(与校准液温度差≤5℃),若样品过冷或过热(如刚从冰箱取出或高温环境中的水样),需先放置至室温,避免温度导致液体密度变化影响散射效果。
对于高浊度样品(如超过仪器最大量程),需提前用超纯水稀释(稀释倍数根据预估浊度确定,如预计1000 NTU可稀释10倍至100 NTU以内),稀释时需搅拌均匀,并记录稀释倍数(用于最终结果计算)。
四、环境准备
选择平稳的操作台面(如实验室工作台),避免在震动环境(如靠近水泵、离心机)或强光直射处操作(防止外界光线进入样品室干扰检测)。
若在野外现场检测,需遮挡阳光(可用遮阳伞或仪器自带遮光罩),并将仪器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减少风或人为触碰导致的晃动。
